中外文明交流互鉴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导师风采 > 区域国别学 >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> 正文

张环宙

校长,学校党委副书记

博士,教授

一、主要经历与荣誉

学习经历

1990.09-1994.08,杭州大学,地理教育,本科学士;

1998.09-2001.03,浙江大学,历史地理,硕士研究生;

2013.09-2018.06,浙江大学,农村经济管理,博士研究生。

工作经历:

浙江外国语学院,校长(2023.01任命)、党委副书记,政协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委员。

二、主要研究方向

大运河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、文明互鉴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旅游等

三、科研教学项目

1.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成长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,2019年;

2.城市滨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,2013年;

3.大运河赋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,2023年;

4.“十四五”时期推动文化旅游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,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委托研究课题,2020年;

5.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系列研究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研究工程重大课题,2021年;

6.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大课题,2023年;

7.长三角“最江南”文化乡村案例研究——浙江实践(2022)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策应用类重点课题,2023年;

8.文旅融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策,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策应用类重点课题,2022年;

9.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文旅融合发展研究,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委托重点课题,2024年;

10.焕发大运河的时代新风貌,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“三报一刊”后期资助重点课题,2025年。

四、论文发表

1.国际游客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的感知:基于跨地方主体性的视角,地理研究,2022年;

2.文化型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意向的主题识别与非对称性效应——以运河城市绍兴为例,地理科学,2022年;

3.亲缘网络对农民乡村旅游创业意愿的影响—基于浙江浦江农户样本实证,地理科学,2019年;

4.资源系统、家族网依赖与农民创业旅游小企业成长关系研究,浙江社会科学,2018年;

5.自然旅游地游客生态行为内生驱动机制实证研究——以张家界景区和西溪湿地为例,经济地理,2016年;

6.乡村创意经济开发与乡村振兴——基于乡村旅游地的案例研究,开发研究、人大复印资料《旅游管理》第11期全文转载,2023年;

7.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滨海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——以普陀山为例,经济地理,2015年;

8.焕发大运河的时代新风貌,经济日报(理论版),2024年;

9.讲好大运河故事 擦亮中华文化名片,人民日报(理论版),2023年;

10.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,人民日报(理论版),2022年。

五、著作出版

1.河兮·斯水:基于杭州案例群的大运河遗产价值分析和旅游规划研究,中华书局,2010年;

2.城市滨水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中华书局,2021年;

3.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成长机制研究,商务印书馆,2022年;

4.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的范本建构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24年;

5.浙东运河诗路文化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24年;

6.外国人眼中的大运河,杭州出版社,2013年;

7.杭州运河旅游,杭州出版社,2013年。

电话:0571-88210100

邮箱:zisugraduate@zisu.edu.cn




版权所有 ©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研究生院(学科建设办公室)    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